国际足球报道Manual

雪橇第一人范铎耀,突破极限,未来可期

2025-10-28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在冰与雪交织的赛道上,中国雪橇运动员范铎耀的名字正逐渐成为速度与坚韧的代名词,作为中国雪橇运动的开拓者,他曾在国际赛场上多次刷新纪录,用钢架雪橇划出属于中国的轨迹,面对成绩与赞誉,这位“第一人”却始终保持冷静:“我还可以更好。”这句话不仅是他对自我的鞭策,更是中国雪橇运动迈向新高度的宣言。

从零到一:破冰之路的艰辛与荣光

雪橇运动在中国起步较晚,基础设施与训练经验曾是一片空白,范铎耀的职业生涯,几乎与中国雪橇运动的发展同步,2015年,当中国雪橇国家队初步组建时,范铎耀凭借过人的身体素质与心理抗压能力被选中,此后,他辗转欧洲与北美,在阿尔卑斯山的险峻赛道和北美的冰场上,一次次挑战自我。
“第一次接触雪橇时,我连基本的平衡都难以掌握。”范铎耀回忆道,“但这项运动的魅力在于,它要求你与赛道融为一体——每一个弯道、每一次加速,都需要极致的专注与精准。”通过数年苦练,他在2021年国际雪橇联合会世界杯上跻身决赛,成为中国首位达成这一成就的运动员,2022年北京冬奥会,他更以第24名的成绩刷新了中国选手的冬奥最佳战绩,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雪橇的潜力。

科技与训练:突破背后的“隐形翅膀”

范铎耀的进步,离不开科技赋能与训练模式的革新,中国雪橇团队引入了高速摄像、风洞模拟与数据分析系统,对运动员的起跑姿势、橇体操控甚至呼吸节奏进行优化,范铎耀透露,团队曾通过3D建模分析他的过弯技术,发现细微的角度偏差会导致速度损失0.1秒——“在雪橇项目中,这可能是冠军与亚军的差距。”
心理训练成为他的“秘密武器”,在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中,以超过13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滑行,心理稳定性至关重要,范铎耀通过与运动心理学家合作,学会了在高压下保持冷静。“赛道上没有侥幸,只有千百次练习形成的肌肉记忆与信念。”他说道。

雪橇第一人范铎耀,突破极限,未来可期

“还可以更好”:未来征程的无限可能

尽管已创下多项历史,范铎耀却认为自己的巅峰尚未到来。“雪橇是一项需要终身学习的运动,目前我在弯道效率与爆发力上仍有提升空间,尤其是在长赛道的耐力分配方面。”他表示,下一步将聚焦于2026年冬奥会周期,通过更科学的体能储备与技术调整,向世界前十发起冲击。
他的目标不仅限于个人成绩,更在于推动中国雪橇运动的整体发展,近年来,国内陆续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赛道,青少年培训体系逐步完善,范铎耀积极参与推广活动,鼓励更多年轻人接触雪橇:“我希望未来有更多中国选手站上领奖台,让雪橇从‘冷门’项目变为中国的优势项目。”

雪橇第一人范铎耀,突破极限,未来可期

国际视野:中国雪橇的全球机遇

随着冰雪运动在全球的普及,雪橇赛事的竞争日趋激烈,欧洲传统强队如德国、奥地利依旧占据统治地位,但亚洲国家如日本、韩国也在迅速崛起,范铎耀认为,中国雪橇的“后发优势”在于融合创新与国际化合作。“我们正在学习德国的橇体设计理念,借鉴俄罗斯的冰面适应训练,同时结合中国运动员的特点制定个性化方案。”
国际雪橇联合会主席埃纳斯·弗格力斯曾评价:“范铎耀代表了中国运动员的韧性,他的成长轨迹证明,只要拥有完善的体系与坚定的信念,任何国家都能在冰雪运动中取得突破。”

范铎耀的故事,是中国体育多元化发展的缩影,从无到有,从追随到超越,他用雪橇滑出了一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,而那句“我还可以更好”,不仅是运动员对极限的探索,更是一个时代对未来的承诺,在冰晶飞舞的赛道上,范铎耀与中国雪橇的故事,仍在加速向前。

搜索